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今天中午,
济南发布高温预警
有图有真相
最可怕的是,
热不仅仅是今天的事儿,
明天后天大后天都是高温高湿的“焖烧”套餐,
原本想空调WiFi西瓜,
却热得差不多能出锅撒把葱花。
高温来袭!
作业防暑降温才是硬道理!
1
什么是高温天气?
世界气象组织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高温天气能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同时,高温天气也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还好高温有补贴来降温,具体多少请回复“您所在省份”即可获得!
2
什么是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3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的规定,职业性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的症状为: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主要症状为:中暑先兆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心跳加快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是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所致。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是由于人体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4
如何现场处置职业性中暑?
对于轻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理原则是,迅速将其移离高温场所,松解衣扣,放置阴凉处休息;如果患者清醒,无恶心、呕吐,应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胶囊)。
轻症中暑患者经上述现场处理,一般多在30分钟至数小时内即症状减轻并逐渐好转。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理原则是,迅速用救护车将其医院抢救。在现场等候救援期间,如果现场有条件,治疗原则是降低患者过高的体温,措施可分为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纠正其体内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促进酸碱平衡,积极防止其出现休克、脑水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热射病患者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5%~30%。在现场等候救护车救援期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有空调的房间内或者在阴凉处,用冰水、酒精或井水擦拭患者头部及颈部等动脉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并扇风;必要时可以将患者半卧位放在15℃~16℃水中浸浴,同时按摩患者四肢及胸腹部,见其皮肤擦红为止,还应注意患者的呼吸及脉搏,如果患者体温降至37℃~38℃(肛温),即可停止浸浴。
5
相关法规有哪些?
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专门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了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保健措施,为劳动者撑起了保护伞。
6
企业应该怎么做?
1.技术措施: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合理布置热源,尽量将热源布置于车间外面;以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布置于天窗下面;以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热源采取隔热措施;工作地点易于降温等。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隔热。采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进行通风降温,有条件的场所安装空调设施。
2.保健措施:
①供给高温作业人员含盐饮料和补充营养,每人每天3-5升含盐饮料,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
②加强个体防护,为高温作业人员配备高温防护服、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工人,应供给耐燃、导热系数较小的白色工作服。短时间在较高温度的场所作业可穿冰背心(如消防员)。
③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排出职业禁忌症。
④组织措施: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高温作业标准。在炎热季节,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加强轮换作业,保证高温作业人员夏季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7
高温津贴怎么发?
高温津贴对很多在大热天里还要工作的人们而言,也算是一种"降温"的方式。不过,你的工作有没有高温津贴?你所工作的地方,高温津贴怎么发?
劳动者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
由于全国气候条件的差异,各省份规定的高温津贴发放时间有所区别,例如海南省的发放时间为4月至10月,长达7个月。
由于全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各省份规定的发放时间有所区别
各地津贴标准也不尽相同
山东省的发放时间在6-9月
今年,济南最高每月元
具体标准如下图济南安监提醒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举报。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