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健康生活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
TUhjnbcbe - 2021/4/16 22:33:00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夏季是一年当中天气最为炎热的时期,并且天气变化频繁,雨水较多,形成夏季高温高湿的局面,因此为各种细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种鸭本身散热降温方式存在严重不足,夏季的高温高湿极易造成鸭群中暑、采食量降低、生产性能降低、死淘率增多,为公司养殖户养殖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能让种鸭安然度过炎热的夏季,降低高温高湿带来的影响,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饲养方面


  原则必须时时保证鸭群足够清凉,清洁饮水供鸭子饮用,牢记无水不给料的原则:

1.用水

1.1保证水槽内水深度供鸭子洗湿羽毛,温度较高时,可增加洗澡盆。

1.2缺水易造成大批伤亡(尤其中午),中午增加巡视人次切勿断水。

1.3每天清扫饮水区,清洁水槽洗澡盆,定期刷储水桶(大致7天/次)等保证清洁卫生

1.4做好饮水消*:定期用泡腾片等清洁水线以及主管道,以及向井内投泡腾片等杀菌消*(7天/次),避免高温天气造成鸭群饮水过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造成拉稀。

1.5储水桶用遮阳网或者毛毡盖上,防止阳光直射造成桶内水温升高1.6温度高于35摄氏度时等极端天气应增加舍内辅助饮水措施。

1.7饮用药物要现配现用,以防止变质,导致失效或*性增加

1.8天气炎热时运动场和周围场地洒水降温(高温高湿时禁用)。

1.9增加舍内辅助饮水措施并增加饮水面积。缩短鸭群与水源接触的距离。保证顺利的喝到干净清凉的引用水。

2.饲料

2.1做到少加勤添保证饲料新鲜,避开高温时喂料,一般选择在早晨4:30-5:30傍晚17点后添加。

2.2防止霉变减少盆中饲料存放的时间,绝对避免水湿后长期存放(禁止超过4小时),一旦出现及时丢弃。

2.3夜间补饲运动场增加一道灯线(每栏一强光灯泡)夜间不将鸭群赶入舍内自由进出

2.4禁止饲料暴晒饲料暴晒2小时,维生素损失50%以上

2.5饲料储存不能太长时间一般4-5天为宜。存放处干燥但避免太阳直晒,根据生产日期先后顺序饲喂,防止出现过陈饲料。

2.6夏季是细菌活跃期,应定期将料盆料槽清洗并消*

2.7适量添加青绿多汁饲料(忌多)

2.8低料量时投喂新鲜小鱼,田螺等用以补充蛋白和能量。

二、管理方面

1.温度与通风

育雏期,保证温度的同时搞好通风管理,既要防止中暑又要防止受凉。育成与产蛋期应以通风降温为主

2.降低饲养密度

夏季起始育雏密度应为8-10只/平方米,并及时扩群降低密度

3.生物安全方面

夏季是细菌繁殖活跃期,夏季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温床,应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3.1应加强环境消*和带鸭消*,每天一次,对于消*剂使用应多选用交替使用

3.2关好大门,限制外来人员进出,外来人员进出应消*,进出车辆应过消*池(池内消*水应每天更换一次)消*

3.3各栋舍出入应脚踏消*盆

3.4避免在厂区内饲养其他禽类,尽量避免食用其他禽类蛋肉产品

4.光照方面阴雨天气比较多,实时补充光照

5.受精率方面,天气炎热会影响公鸭的活力,公鸭性欲降低,受精率降低,适当加大公母比例(1:4.8左右),适时饲喂雅士勇只/3天、优乐舒斤水/袋等保证受精率,但保证受精率的同时加大挑鸭力度避免过多母鸭被踩死

6.残鸭淘汰方面,加大挑鸭力度及时挑出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瘸腿公鸭,掉鞭公鸭,多余公鸭,肿腿母鸭弱残母鸭等一切没有饲养价值的种鸭一定及时挑出及时处理)

7.降温措施

7.1运动场植树,树荫能起到很好的避免阳光直射作用

7.2运动场和周围场地洒水降温。(闷热天气杜绝使用此法)

7.3增加风速考虑使用风扇风机等

7.4洗浴设备的安装

8.种蛋存储注意种蛋的存放(忌雨淋、暴晒)。

夏季是受精率较低的季节如果控制不好存放,会大大降低受精率,水湿、雨淋的鸭蛋因环境温湿度适宜微生物繁衍会变为臭蛋,影响多个正常蛋。

9.现场管理方面

9.1夏季杂草丛生,为蚊蝇提供天然家园,也为疾病传播提供了途径。场区除草:防止蚊蝇滋生;机械除草与药物除草相结合

9.2运动场前不允许存放鸭粪等杂物,鸭粪定点存放并定期清除。

10.其他管理措施

10.1防应激,天气炎热时不要进行防疫等有重大应激的活动

10.2垫料储备充足,以便应对阴雨天气

10.3检修运动场尽量减少外伤发生减少感染细菌病的发生

10.4防自然灾害

10.4.1场区排水的重要性:夏季雨量较大,排水系统要能承担起最大雨量时的外排量。如果造成漫灌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失

10.4.2棚舍漏雨将会造成棚舍内潮湿造成”内涝”现象

10.4.3夏季阴雨雷电天气较多,易发生停电或出现电路故障,线路及时检查,预备发电机,定期检查

10.4.4加固棚舍防大风天气

三、药物方面

1.坚决避免使用热性中药。

*芪、中药增蛋药物

2.增加多维及电解质用量(拜固舒等)。

3.适量添加加Vc、小苏打

4.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或者酶制剂,调节肠道菌群。

普乐康(1袋:只鸭每天)等

5.定期添加蒜泥强(kg料/瓶),提高采食量,降低死淘

6.适时添加霍舒宁(只鸭/瓶)、绿喉宝(斤水/瓶,自由饮水8h)

7.合理的投药时间,选择早晨或者傍晚,避免高温时段鸭群饮水量低造成浪费

小结:向管理要效益,抓住上面的这些夏季肉用种鸭管理要点,夏天的高温将不在是我们种鸭养殖上的拦路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16 22:33:00

  高温酷暑,是一个气象学术语,通常指持续多天的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热浪的标准主要依据高温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中国除东北、青藏高原极少或不出现高温天气外,其他地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天气。华北东部、南部、*淮西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除沿海地区)及云南南部、新疆中部和南部、内蒙古西北部年高温日数有10~20天,南疆盆地东部超过30天。近年来,环卫工、建筑工等室外作业人员高温中暑死亡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什么是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高温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高温已纳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职业病。高温所致职业性中暑已明确列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的规定,职业性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的症状为: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主要症状为:中暑先兆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心跳加快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是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所致。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是由于人体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如何现场处置职业性中暑?


  对于轻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理原则是,迅速将其移离高温场所,松解衣扣,放置阴凉处休息;如果患者清醒,无恶心、呕吐,应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胶囊)。


  轻症中暑患者经上述现场处理,一般多在30分钟至数小时内即症状减轻并逐渐好转。
  对于轻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置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因患者经上述现场处理症状稍有缓解,就又立即安排其回到作业场所进行高温作业,这是现场处置的误区。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理原则是,迅速用救护车将其医院抢救。在现场等候救援期间,如果现场有条件,治疗原则是降低患者过高的体温,措施可分为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纠正其体内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促进酸碱平衡,积极防止其出现休克、脑水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热射病患者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5%~30%。在现场等候救护车救援期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有空调的房间内或者在阴凉处,用冰水、酒精或井水擦拭患者头部及颈部等动脉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并扇风;必要时可以将患者半卧位放在15℃~16℃水中浸浴,同时按摩患者四肢及胸腹部,见其皮肤擦红为止,还应注意患者的呼吸及脉搏,如果患者体温降至37℃~38℃(肛温),即可停止浸浴。

相关法规有哪些?


  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专门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了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保健措施,为劳动者撑起了保护伞。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还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如工作场所高温作业WBGT指数测量依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7)执行,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依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执行,高温作业分级依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3)执行,职业病的诊断依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执行。

内容来自中国安全生产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生活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