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发烧是比咳嗽还让人揪心的事情,就连我自己作为一个经常看儿科病的大夫,有时候自家宝宝发烧都被搞的心惊胆战,尤其是碰到宝宝没有任何其他表现时的高烧,除了用西药退热药对症处理,还得从中医角度去思考祛除病因。
我一个大夫尚且如此,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宝爸宝妈们,碰到小朋友发烧真的就慌了,平时肯定有不少误区,不是医院要求大夫打针输液,就怕发烧把娃脑子给烧坏了,可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应当怎样理性的看待发烧,小朋友出现发烧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选择物理降温还是服用退烧药?退烧药又该如何选择?发烧时能不能看中医,中医能否很快退烧,等等,这是平时门诊家长朋友们经常问的或者最关心的问题,昨天写的科普文章,就有个奶奶留言希望郭医生能把发烧给大家说一说,今天就围绕发烧的这些问题给大家从西医、中医两个不同的角度聊一聊,希望大家以后碰到宝宝发烧心里不会太慌。
发烧是指腋下体温超过37度,引起小朋友发烧的原因比较多,临床上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以感染性发热最常见,感染性发热是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所致,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支原体、真菌等,还有其他如肿瘤等非感染性发热的存在。
发烧虽然会让小朋友不舒服,但它不会烧坏脑子,基本不会对小朋友身体有啥损害,除非是少见的高热惊觉持续状态或中暑。相反,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调节机制,体温升高可以减少病*细菌在机体内的复制和繁殖,有利于提高人体对病*细菌的清除,它是人体正气对抗外邪的一种表现,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发烧的原因和处理办法也不一样,平时宝爸宝妈们很难自己判断小朋友发烧的原因,那么当遇到时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发烧的时候人体代谢加快,水分需求增大,无论是物理降温还是吃退烧药,都应尽可能的让小朋友适当喝些水果汁或者温开水,但喝水一定不能太过,有的家长真的是缺心眼,小朋友发烧就让不停的喝水,暖水瓶放跟前喝,喝的小朋友都要吐了,这样操作不但不利于退烧,还有可能出现中医上的“水逆证”,人为的使病情加重。
对于三个月以内的小朋友,当体温高于38度时,就应该去看医生了,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尤其是还未满月的小朋友,自身的免疫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往往病情变化较快,自己观察拖延很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不要傻傻的还在想让娃自己先扛一扛,去锻炼自身的免疫力。
三个月以上的小朋友,发烧在38.5度以下时,可以先自己在家观察,同时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擦拭小朋友颈部两侧以及腹股沟大动脉,还有腋窝下以及手心脚心,切勿用酒精给小朋友擦拭,小儿皮肤娇嫩,酒精易从皮肤吸收,容易引发酒精中*且对病情不利,但一定要谨记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即使体温不太高,只要发现精神状态不好也是需要去看医生的,判断小朋友精神状态的标准是只要自己还愿意玩耍,与家长有互动,就说明精神状态还行,若小朋友总是昏昏欲睡,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强硬、抽搐、耳朵疼、嗓子化脓或者有疱疹,身上出皮疹或者水痘,以及小朋友伴有反复的呕吐、腹泻,家长自己心里没底,还医院看医生。
对于体温大于38.5度的小朋友,精神状态还可以的,可以再观察看,当小朋友明显感到不舒服、有些粘人的时候,就可以给喝些退烧药,中国的发热指南认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对儿童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布洛芬只能用于6个月以上的小朋友,因为退烧药吃了后大都会出汗,所以对于那些频繁呕吐、腹泻,大量损失水分的小朋友要慎用,以免对肾脏产生损害,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小朋友,宝宝太小,屁股塞的栓剂是最佳选择。
因为退烧药也可能产生副作用,一般不推荐在38.5度以下给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小朋友服用,宝爸宝妈们可以选择下文的中成药服用,但对有心肺功能不全、贫血、糖尿病或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小朋友,因为发烧会加快人体基础代谢,增加氧气的消耗,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增加心血输出量,为避免心衰、代谢不稳定等情况,可以在38.5度之前服用退烧药。另外,发烧也容易诱发癫痫发作,或者以前有高热惊觉病史的小朋友,都可以在38度左右服用退烧药。
对于小朋友发烧的穿衣问题,家里若有四个人,肯定会有四种不同的建议,有说需要少穿衣服得利于散热的,有说需要多穿衣服捂汗退热的,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就又得说到小朋友发烧,中医的疾病观,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和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气体交换,除了口鼻的呼吸,皮肤毛孔也参与其中,人体内里的气外出为阴,外边的气内入人体为阳,阴阳气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不多不少就不会生病,但当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后,邪气郁于体表,致使人体体表毛孔闭塞,人体内里之气外出受阻,郁积多了后就会发热,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打开毛孔,让郁积于体内的阳气外出则热退。
所以当人体受寒发烧,流清鼻涕,怕冷四肢冰凉,此时可以适当多穿些衣服,配合辛温解表的药物打开毛孔,热就能退,这种情况小朋友常用的退烧中成药有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颗粒或者丸,风寒感冒颗粒针对的是没有出汗怕冷的发烧,而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针对的是有出汗怕冷的发烧,有的小朋友还伴随恶心呕吐、头晕等,皆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应用时机,此时就不要拘泥于小朋友的发烧是低烧还是高烧了,都能用,这个时候中成药就不是单纯地退烧了,还有祛邪治病的作用,不像西药的退烧药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小朋友能很快的舒服些,但体温往往就会反复。
当人体感受温病后发烧,人体发烧的同时不怕冷反而很怕热,同时伴随出汗很多,宝宝流*鼻涕,这时候宝爸宝妈们就得给小朋友们尽量少穿些衣服了,得散热,千万不敢给硬捂,用药的话,中成药选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银翘解*颗粒或者桑菊感冒颗粒。
小朋友还有种常见的发烧,不是受凉也不是感受温病引起的,而是积食发烧,小朋友往往吃饭不好,舌苔很厚,口气重,大便干,此时可以选择中成药保和颗粒或者保和丸。
以上所说的中成药,不分成人小儿药,不分是哪个厂家的,若只有成人药小朋友喝时根据宝宝年龄大小适当减量就行,如六个月以内的小朋友受凉感冒发烧,伴随流清鼻涕,这时就可以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按说明服用,若服用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或者通宣理肺颗粒,这三个药都是成人药,没有小儿药,但小朋友同样可以放心服用,减量喝就行,每次三分之一袋,一天三次,若是六个月到四岁的宝宝,可以一次半袋,一天两到三次,五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一次一袋,一天两次。
有时当小朋友低热吃了中成药后体温没有降下来,上升到38.5度以上的时候,是可以再服用西药退烧药的,但中成药和西药至少隔开一个小时,切勿自作主张把中成药和西药一同服用,因为中成药往往成分复杂,若和西药同服担心互相发生不可预知的反应。
对于一些特殊的发热性疾病,即使高烧,我们也可以视为在可控范围内,在家隔离吃药观察,如小儿水痘、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等。
幼儿急疹是病*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刚开始以发热为主,往往小朋友高热两三天,然后就突然地发烧自然退了,伴随烧退后全身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疹子,一周时间左右,疹子又会自己消退,这个病好发于宝宝六个月左右,是大多数新进宝爸宝妈们的第一堂课,往往被搞得狼狈不堪,但这个病从头至尾除了发烧时喝些退烧药缓解外,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自己就能好,并且它还有出第二次的可能。
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病*感染引起的,疾病特点是以持续性或反复发烧为主,服用抗生素无效,刚开始的症状很像感冒,常常会碰到无原因的发热,发热一天后嗓子疱疹才发出来,起初易做感冒治,中后期宝宝会出现明显的嗓子疼,喝水吃饭都疼,西医以抗病*治疗为主,配合解热镇痛药缓解高热症状,病程大约一周左右,中医除了银翘散等经典方剂治疗外,还有外治法中药贴敷天突穴,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并且可以很快的缓解宝宝嗓子疼的不适症状。
想说的还很多,可惜做不到面面俱到,只能给大家站在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上指出个平时宝宝发烧自己在家处理的大原则。
现在因为还处在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门诊尚不能接诊发热病人,小朋友即使是感冒发烧也得去发热门诊就诊,希望本期科普的东西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郭磊大夫遇见中医,以术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