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入夏第二波高温刚到,我市就有多人中暑,有
TUhjnbcbe - 2021/5/11 12:45:00

入夏以来的第二波高温骤然而至,最高温度直逼38℃。在室外工作、活动的市民面对突然而来的高温,没有做好防护工作,很容易出现中暑乃至热射病等情况。

昨天上午,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两名热射病患者,病情严重,危及生命。这两天,医院也收治了8位中暑病人,他们都出现了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抽搐等症状。

顶着太阳跑马摔倒在终点线上

大汗淋漓、神志不清、体温41℃……张女士是被跑友们送到宁波二院急诊科的,入院时情况就已经很严重了。昨天上午,张女士跟跑友们约好在宁波二院附近跑马拉松,距离不长只有6公里。

突然出现这样的急症,让张女士的亲属好友都非常意外。平日里,张女士身体很好,曾经参加过百公里的越野跑、铁人三项,6公里的运动强度,对她来说不在话下。家属说,最近病人没有过度疲劳,身体状况良好,所以在高温天还是参加了这次跑步。

跑步中途,张女士跟同伴说,感觉有点累,但她还是坚持到了终点。一过终点,人就不行了,趴倒在地上。“根据病人送院时的情况判断,她已经是得了热射病,即老百姓所谓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类。”宁波二院急诊科刘鹏主任医师介绍,轻度中暑往往表现为肌肉痉挛;如果发展为热衰竭,就会出现脱水加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最严重的是热射病,会引发中枢系统的紊乱,造成脑水肿、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昨天室外温度高、湿度高,本身就会影响机体的散热。在这样的环境下再进行剧烈运动,体内产热过多,就可能诱发热射病。刘医生表示,患者在跑步时感到体力不支,机体已经发出“警报”。当时她应该找阴凉、通风处休息,适当补充水分电解质,避免症状加重,视情况及时就医。

一连喝了五大瓶水后全身抽搐

预防中暑、热射病,需要补充水分,但是这其中很有讲究。王师傅也是昨天上午被送进宁波二院急诊科的,当时全身抽搐。“病人入院前,大量饮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出现了‘水中*’。”刘鹏说。

原来,王师傅在建筑工地工作,早上高温作业感到特别累,于是到阴凉处休息。他一连喝了五大瓶白开水(每瓶约毫升),人更加不舒服,甚至出现全身抽搐。工友们发现后,赶紧送到急诊。

“高温环境下,特别是已经出现中暑症状,肌体已丢失水电解质,短时间大量饮用白开水其实是大忌。像王师傅这样狂饮不止,短时间饮用大量纯水,未同步补充电解质,加速体内的电解质紊乱,进而导致乏力、肌肉痉挛等症状,临床称为热痉挛。”刘医生说。

专家支招

医院急诊科主任杜学宏提醒,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气温突然升高时,如果不注意防护,特别容易中暑。年老体弱者、产妇、婴幼儿、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心脑疾病患者等因耐热力差,尤其容易发生中暑。

专家提醒,在气温较高、较闷热的时候,不要长时间从事户外活动,也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运动。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此时间段发生中暑的几率是其他时间段的10倍。外出要打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防晒品以防止被晒伤;宜穿浅色宽松衣服,以棉麻或者真丝类首选,穿着凉爽、吸热慢,不易中暑。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空调的温度过低也会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如“热伤风”“空调病”等,要定期保持房间通风。当过于炎热大汗淋漓时,不要冷水洗澡,更不能下河游泳,应擦干汗水休息后,温水洗澡降温或者温水冲淋头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要多喝水。正确的饮水方法应该是少量、多次饮水。不管口渴与否,都应经常喝水,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降低机体温度,促进排汗。高温作业的人群,应该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保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

饮食宜清淡。多吃苦味的蔬菜,这些蔬菜多有清热泄暑的作用,如苦瓜、苦菜、芦笋等。多吃各种瓜类:比如西瓜、冬瓜利尿、清热解*;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还有*瓜、南瓜等。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一旦发生中暑,应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2.立即物理降温处理。3.补给水分,最好是含盐的饮料,或者矿泉水。4.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无极丹、避瘟散等中药。还可采用拔罐、刮痧治疗。5.重症者,如果出现抽搐、昏迷者,医院急救。

通讯员:郑轲、刘扬

责编:叶海英

来源:宁波市卫生计生委、医院、医院

往期回顾

1

*蜂见人就蜇,25名中小学生被伤!夏秋季*蜂活跃,须提防

2

世界杯来了!3位球迷医生带你解锁熬夜看球的正确“姿势”

3

14岁男孩突然眼前一片黑影,视网膜脱离了

声明

本文为“健康宁波新闻版”原创内容,版权归“健康宁波新闻版”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入夏第二波高温刚到,我市就有多人中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