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河南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新生儿科崔法新(粪土侯)
新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新生儿咨询、急救--15670
新生儿科门诊、儿童发育行为门诊:--
编者的
声明:本平台的知识仅供学习,不作为治病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
编者写或者转载这些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给家长们一个育儿的正确方向,恳切希望家长们多读、常读,慢慢的熟悉、掌握育儿知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犯方向性错误,而能够自由发挥,顺势而为,给孩子、给自己更大的自由度。+
◎妈妈学习娃健康
孩子发热也几乎是每位家长养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看着昔日的“家中一霸”逐渐失去活力,小脸红扑扑的往床上一窝,老母亲的心都碎了.....,很多家长对孩子发热表现出过度恐惧和焦虑,其实发热并不可怕。
小儿发热(fever)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儿童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儿童腋表体温为36℃~37℃(口表体温比腋表约高0.4℃,肛表体温比口表约高0.3℃),当儿童腋表体温超过37.4℃时可认为是发热。
一般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小儿发热在临床上的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是主要病因。
感染性因素:常见因素为病*、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受伤、散热障碍(中暑)等原因。
当孩子发热时家长不必过度紧张,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是身体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过程。
体温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发热的处理策略
根据发热评估的结果,结合原发病,如需退热治疗,可选择以下策略。
1药物退热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仅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仔细说一下这两种药物的不同~
01、布洛芬
像妈妈群里家长问到的大小美林的问题,其实我们常说的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是具有不同含量的剂型:
混悬滴剂的使用剂量为10mg/kg,每6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混悬滴剂浓度为40mg/ml;
混悬液的使用剂量为10mg/kg,每6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混悬液浓度为20mg/ml。
另外,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时,还要特别注意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服用剂量,如果不知道怎么算,找医生看病吧,自己不动脑子,只有让医生护士给处理了,千万别找碴,因为咱不会么!!!
混悬液和混悬滴剂只有两字差别,但是浓度确是翻倍,稍不留意就容易发生“中*”。年《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中指出,1-4岁孩子是高发人群!所以家长在给孩子吃药之前千万看好剂量,按孩子的体重算好服用剂量!
02
—
对乙酰氨基酚
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时候,也需要按照孩子体重来计算服用剂量。
混悬滴剂的使用剂量为15mg/kg,每4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5次。混悬滴剂浓度为mg/ml。
混悬液的使用剂量为15mg/kg,每4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5次。混悬液浓度为32mg/ml。
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还要特别注意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服用剂量,如果不知道怎么算,找医生看病吧,自己不动脑子,只有让医生护士给处理了,千万别找碴,因为咱不会么!!!
另外一个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是两种药的副作用问题。很多家长担心布洛芬的副作用,其实不用过多焦虑。布洛芬有较为明显的胃肠道刺激作用,因此容易引发恶心、呕吐,于是就给家长造成了会疾病加重的印象。其实在宝宝进食之后服用布洛芬,就会大大减轻副作用的发生率。
但如果发现宝宝服药后出现大面积皮疹或面部肿大,则应立即停药马上就医。不过这是极为罕见的,家长不要太担心。
但无论对乙酰氨基酚或是布洛芬,药效的维持时间均在2-3小时,最长在6-8小时;而每种药的单日使用频次有限,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量为每日5次,布洛芬为每日4次。
研究显示,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或与布洛芬交替使用,不能改善发热宝宝舒适度,而且还可能导致发热恐惧症、用药错误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此外,由于发热病因复杂,而发热过程又会导致患儿的痛苦,因此除了寻找病根,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