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本质是身体想要用高温杀灭入侵病原体,是一种自我保护现象。
但对于某些发热病人,发烧可能加重病情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比如超过38.5℃的发热,可能对脏器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威胁生命(比如高热超过40℃、伴有心脏病的患者、孕妇、肿瘤患者等)。对于这些情况,应不失时机地及时降温。
戳下方视频,听听专家怎么说
????
一般来说,解热措施主要有物理降温和药物解热两种。
一是物理降温。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有:开空调、少穿少盖少包裹等。
有的人在发烧时试图通过多穿多盖发汗降温,大夏天也裹几层棉被,这样可能降温不成反而中暑,我们一般不建议这么做。
还有的人喜欢使用温水、冰水或乙醇擦浴退热,但其实我们也是不推荐的,因为这些方式尽管可能暂时性的有一定的退热效果,但并不能提高人体舒适度,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如会明显增加患儿发生寒颤、皮肤鸡皮疙瘩和哭闹的比例等,违背了退热让人体更舒适的初衷。
二是药物解热,常见的解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成人用药的选择比较多,但儿童选择相对较少,在为孩子进行药物退热时,一定要仔细选择、谨遵医嘱。
不管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解热,都只是对症处理,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目的的,更重要的是应积极寻找发烧背后的原因,进行对因治疗。
多看医典:孩子发烧,不一定是坏事!酒精和退烧针早就被淘汰了,这些误区家长一定要避开
更多家庭常用药的知识,点此查看:腾讯药典药品查询
指导单位:国家药监局新闻中心
本内容仅供药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代替医师、药师的诊断治疗和用药建议,
请谨慎参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