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
江门的气温“居高不下”
室外气温一度高达37℃
预计接下来闷热天气依然会持续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
简直是出门5分钟
流汗2小时。
医院获悉,该院ICU收治了一位因在烈日下剧烈运动而患热射病的年轻男子,病情十分危重。医院治疗,最终不治身亡。
中暑为什么会危及生命?夏日炎炎,该如何预防中暑?发生中暑后,该如何紧急处理?对此,记者进行采访。
男子高温下跑米进ICU
5月30日,当天最高温度达35℃,天气十分闷热。下午5点左右,运动员阿龙(化名)在室外运动,跑了米后,他突然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本来以为还能强撑一会,没想到两眼一黑直接昏迷过去了。旁边人看到他不对劲,赶医院进行治疗,待情形好转后,再将他送回宿舍休息。
到了晚上9点多,阿龙突然再次出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的症状,于是,他的朋友立即拨打,将医院急诊科救治。经诊断,阿龙是患了热射病。当时,阿龙整个人的状态已经陷入昏迷,体表温度足足有39.8℃,缺氧和脱水非常严重,血压低,叫他也没有反应。随即,急诊科医务人员给他进行降温、输液处理后,患者神志转清,但已出现急性肾衰竭、肝损害、横纹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碍病征,病情危重,立即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抢救治疗!
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患者的体温慢慢降了下来,最后恢复正常,血压回升,精神状态逐渐好转。
一天后,阿龙的血压已完全恢复正常,然而,其肝肾功能受损和横纹肌溶解,病情十分危重,生命危在旦夕,仍需继续积极治疗。
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严重时会致命
只是中暑,怎么会危及生命呢?医院ICU主任李超梁表示,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一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与普通的中暑不同,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李超梁说,除了突然昏迷外,核心温度可能会飙到40℃以上,皮肤发热变红,还伴随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一般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训练的官兵、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全身不适,多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故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DIC出现早,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即可出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
李超梁表示,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七八月份才是热射病的高发季节。该科每年约接诊到2—3例热射病患者,而今年高温提早来袭,该患者是该科今年来接诊的首例热射病患者,这与天气炎热脱不了关系。
李超梁说,当天最高气温达35℃,该患者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依旧进行剧烈运动,身体处于严重脱水状态,又没有做好相关的避暑措施,所以就很容易中招了。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致死率高。对于热射病,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其中,关键点是迅速降低核心温度,医院就诊,及早治疗。
发生中暑时,如何进行急救?时值盛夏,天气酷热,中暑也成了高发疾病。医院急诊科了解到,已经陆续开始接诊到中暑患者。那么,若发生中暑,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呢?李超梁表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急救: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立即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风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患者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预防中暑,要多补充水分。”李超梁说,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在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注意防晒、降温。运动应逐渐增加强度,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快,且胸闷憋气,尤其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及休息,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
文/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
编辑/邓国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