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防暑降温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幼儿抵抗力差,又喜好户外运动,一旦中暑令家长备感焦虑。
针对幼儿防暑问题总结了以下一些急救预防措施……
1
中暑的分类中暑的种类依症状轻重又可分成:
(1)热痉挛:通常以小腿抽筋表现。适当补充水分及休息后,症状即可改善。
(2)热衰竭:通常此时温度已上升至38至40度,神经学症状还不会出现,主要以虚弱、烦躁不安、恶心来表现。
(3)中暑高热:为最严重情况。病童之温度多超过40度,可能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抽筋等症状。此时死亡率高达50%。
另外一种分法: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儿童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湿冷、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夏天,儿童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的日光下玩闹,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成熟,体内的汗排不出来,有可能引起体温升高,导致中暑。儿童是中暑的易感人群。
为何婴幼儿(尤其小于4岁以下)容易发生中暑的现象呢?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点原因:
1、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成熟
人类是恒温的动物,所以我们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视丘下部),会随着外界的温度,产生一些反应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范围。然而幼儿体温的调节中枢尚未成熟(通常在10周大左右才逐渐发展出来),所以对于周遭环境温度的变化,适应性较差。
2、体表面积较大
小孩单位身体重量的相对体表面积胜过成人,且易于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但循环能力较差,不易将过多的代谢热量输送至体表散逸此种排热功能称为辐射(人类散热方式,有60%靠此功能),如外界温度过高,就不能散热,反而吸热。而且幼儿的皮肤表皮薄、血管分布丰富,更容易受外界高温影响。所以,婴幼儿对高温高热之耐力不佳。
3、排汗功能差
汗水附在皮肤表面蒸发时,可吸收皮肤上热量而降温(占人类散热量的20-25%)。但幼儿因皮肤汗腺数量少,且体内水分贮存量有限,所以此种散热方式就不太有用。
4、对流失衡
幼儿的代谢速率较高,产热多,故需配合较大的体表面积及较快的呼吸气流进出方能排热以维持正常的体温,但如果周边环境的温度高过体温,吸入的是热空气,反而将促使体温升高。(占散热量的10%)。
3儿童中暑三阶段的征兆表现①中暑前的征兆表现头晕、头疼、汗多、口渴、行走不稳、注意力不集中。②轻度中暑的征兆表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恶心、呕吐。③重度中暑的征兆表现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抽搐甚至昏迷、发烧、脱水。儿童中暑的情况:
在什么情况下,需怀疑小朋友有中暑的情况呢?如果小朋友量肛温或耳温超过39甚至40度(不建议量腋温或口温,易低估实际温度),同时合并下列现象时,需高度怀疑中暑的可能性:
1、虽然很热,但可能不会流汗。(这是中暑最典型的现象之一)
2、皮肤会发红、发热,而且干燥。
3、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甚至进入抽搐或昏迷状态。
4、较大的小朋友会有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沉沉的现象。
4幼儿中紧急处理
1、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2、尽速移到阴凉处,除去衣物,以电扇及冷气降低环境温度。
3、你可以把他包在冷毛巾或是布里,用海棉沾凉水替他擦拭、或放进凉水(非冷水)浴盆里。
4、每隔10到15分钟给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凉饮料。但有呕吐或意识不清者勿给。
5、尽快地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的太低或是冻到他!等小朋友体温降到摄氏39度就停止,然后继续观察,看看他的体温是否自然的下降。假如他的体温再度上升,你再恢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医院求援。
5如何预防中暑?一、家长要根据气温环境的变化给孩子合理增减衣服.,只要宝宝的小手和小脚摸上去不凉,就表明穿得比较适度。
二、孩子活动多时要鼓励他们多饮水,可以饮用少量淡盐水。家长应当每20~30分种让孩子喝一点儿水。
三、除了直接饮水,夏季还可以尽量多绐宝宝煲一点儿绿豆汤,自然晾晾,让孩子随时饮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让宝宝适量食用,如西瓜、*瓜、西红柿等。
四、在35度以上高温下应当适当避免户外活动,尽量选择清晨或晚上比较凉爽的时间去活动,出去要给孩子用防晒霜,戴帽子,要保证充足的水份补充,准备小手巾或湿巾。
五、家中应常备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另外风油精清、清凉油等也是不错的防暑品。
六、天热汗多时,每天至少应该给宝宝洗1次澡,只是早晚洗澡可能并不够。因为过多的汗液若不及时清洗掉,尽管穿得再少,皮肤也会照样长热痱
七、幼儿衣着要宽松、柔软、衣料以薄薄的全棉纱类为佳,汗液容易被吸收而使宝宝感到身上凉爽。
小贴士:幼儿中暑后不能吃哪些东西?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