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黄宗隆博士外感症状的自我判断文化传
TUhjnbcbe - 2021/6/14 17:13:00

自年7月5日起,我们沪喆学校第二届“文化传家”系列公益讲座邀请到著名中医师,中医整体养生新理念“正骨、柔筋、调气、和血、养精神”的五步养生法创始人,中医养生学专家*宗隆博士为大家带来“传统文化守护健康”线上公益讲座。

以“传统文化守护健康”为主题的文化传家系列线上公益讲座共分为四期,本期内容为第三期讲座内容全文的下半部分。

辨证选药决定疗效

我去年也发烧过,一开始发烧解决了,但还是有些咳嗽。因为去年的这个新冠的病气就是厉害在这里,哪怕用中药,它还是有淤气、还是往肺那边窜,你就不能再用退烧路子。你要赶紧去把这个肺的问题解决,就是咳的问题、痰的问题、风的问题,再把它收掉,不然你要被咳嗽呛死,整晚都睡不着觉啊。这个是病气已经进去,已经攻破你的防线了,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如果说你吃了中药烧退了、咳嗽也没了,那可能就是对的路子;如果你烧退了,咳嗽更重,那只能说对了一半吧,或者说是路子不对啊。所以这个咳嗽,是比发热还更重要的。

按我们那么多年经验,还有中医传下来的知识,比如说这个治疗燥咳的川贝枇杷膏,它已经不是治疗外感的路子了,它是治疗久咳,然后已经有点躁,有点阴虚、或肺阴虚,就是说已经就是有点干了,川贝枇杷膏有很多蜂蜜,是润的。川贝枇杷膏是清肺,主要治久咳伤肺的那种,你说你是感冒的咳嗽,难道也需要吃川贝枇杷膏?除非是典型的燥咳、秋天的燥咳,也没有什么发烧症状,还有脉象对症,没有什么寒的症状,然后你舌头苔也少、没什么苔,还有点裂啊,有点燥咳,那你用点川贝枇杷膏可能还对路,不然的话是不对路的。很多人感冒喝川贝枇杷膏,那是不对路的,不要搞错。

你留意一下咳嗽,痰声很重了。然后你还要再吃川贝枇杷膏,那不是痰上加痰吗?吃进去之后又生很多痰。你是干咳、燥咳、久咳可以吃,而且这种久咳不是痰湿咳、是干咳,你去拍片子出来肺也是没什么粘稠物,没有什么积液在里面,那你吃吃川贝枇杷膏可以的。

对肠胃和大小便的观察

接下来就是就是肠胃的这个事情了。一般来讲肠胃的话,如果是寒邪会呕吐、胃痛。吐比较多,如果吐再加上拉稀的话,那就会是暑湿。所以胃闷的话,也是偏寒、风寒类的。闷或者是胃痛啊,有时候吐不一定是纯湿,要看舌头。如果你的舌头苔不多的话,白苔、薄白胎,有点恶心、那种就是寒到了肠胃!

如果说大便散、拉肚子,加发烧,基本上就是它有风、有寒、有暑。所以说拉肚子基本上就这个路子。如果说是燥的话,燥气不会引起拉肚子,倒是只会让你大便干燥或者大便拉不出来,觉得肛门干裂。

火的话,如果是有热的话,应该就有可能大便会有点带血的,或者说有点烧灼感。但烧灼感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吃火锅的话,肯定大便是烧灼感,这是不一样的。但肠胃系统基本上还是有风的,因为吃东西时把这个邪气带到肠胃里。还有,它一定是跟这个水有比较大的关系,吐也是吐水啊,拉也是拉稀吗。

所以说,一旦你拉肚子的话,喝水是很好的。因为多喝水,一旦小便排了,你拉稀就开始减少。一旦你拉稀拉水,你就会没小便的,因为都从大便出去了。但你拉多了,就会虚掉。怎么解这个呢?如果没有太多症状,只是外感的拉稀的话,只要喝对了茶,比较偏温的、那种温性的、会稍微有点出汗的,汗一出它把水气往上带、往上提,喝多了去小便,你就不会拉稀了,很快就解了。这就是为什么说大便、小便是两个道啊。如果你都挤着大便去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小便是有寒的话呢,小便的颜色一般都是偏清透的、偏白的颜色,随着温度越高它的颜色应该是越深越*。所以看小便也可以知道这个外感到底是属于是什么情况。如果说是我们刚才讲的就是发烧、又畏寒,对不对?但他的小便是清透的,那应该就不是清热解*的路子啊。

如果你喉咙痛、咽喉肿痛,但不怕冷,你出汗、气力有影响,小便是*的甚至有点更深的颜色,鼻涕、咳嗽都是*的、粘的,那这有可能是有湿和热,那可以用清热利湿这个路子去走。

虽然小便是直接从体内排出来的,但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小便,所以小便是排到比较后面的一个指标。因为它跟内科病也有关系,所以仅仅通过小便来辨别外感的类型是较为困难的。

外感病时面色和眼睛的变化

关于面色、肤色。很简单的理解就是,如果你是偏寒那么面色就会偏白,如果是偏热那么面色就会偏红,但是还是有个区别。就是说,他有时候是红色但是摸起来他的皮肤还是偏凉的话,就不一定。因为有些人,他平时的脸就是红的。你如果没见过他平时脸的情况,你怎么知道他是因什么红呢?如果偏寒,血管是偏往里走的;如果偏热,它就往外涨出来。

如果有湿的话,那就是就会变粘、或者就是灰暗。灰暗那种就是有浊的湿邪、暑邪。中暑的人或者是湿邪的人的那种发烧,他的脸色就是那种灰暗、那种灼灼的感觉。那如果是燥的话,最简单的就是皮肤干燥或者裂。

然后再说眼睛。其实,眼睛还是跟这个脸色比较像的。有风,眼睛会痒啊;有湿,会流眼泪、眼屎多;而寒的话呢,眼睛就偏白;有热的话,眼睛就偏红,这个都是比较简单的一些看法。眼睛跟我们内脏的状况也关系密切,所以谈外感的时候,我还是把它排到后面。

所以自己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因为这里面还是很复杂。复杂,是因为影响它的是天、地、人的因素,天地人的概念。天,节气、季节的问题,这个流年的问题。地,是所在地域的关系,你是住在南方、北方,你家里的环境、空调、办公室的情况,或者今天出去玩的那个地方的情况。然后再加上你自身的内六气,就是你体内的,风的力量、火的力量、水的力量,是否正常;水是不是平衡的,不会太多,不会太少,是不是干净的水?关于温度,是不是头偏凉,肚脐、胃以下肚脐、子宫、膝盖、脚都偏暖。我一直强调说,骨头不对,会是上面偏热下面偏凉。上面偏热,毛孔容易出汗,头、颈部容易出汗,毛孔打开就容易进风。

你怕不怕风?你平时不怕风,那说明你的免疫力强。平时有力气、觉得很轻灵,就是体内风的力量足够。

你们也可以在网上、在很多地方去查,但你要有这个大的方向的概念,加上你自己的体察。如果说未来遇到比较轻微的情况的话,那你也许慢慢就有经验了解和判断了,跟医生沟通起来也就很容易。

我在最后说一下有关用成药的事。根据你今天的体察结果,你是风寒的感冒,但那药上面明明写着风热感冒,清热解*的,那你买吗?我觉得你应该不要买。比如说像藿香正气是治疗拉肚子、有湿、有发烧的症状,那当你症状不符合,那就不该用藿香正气,所以你自己一定要清楚大方向。那当你生病时没有办法辨证,就应该医院检查,自己才能够找对路子,吃对的药。

所以,我每次出门在外,一般都会带三到四种类型的药:一个是解寒的药,一个是湿的药或者治拉肚子的药,一个是解热的药。这样话就会比较方便,有时候在外面发现身体不对,赶紧吃对的药,那就把邪气解了。

今天讲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要轻视这个外感病,因为一旦你处理不好,你就会转成内伤病,然后伏下这个病根,或许当时不会出现,但它可能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就来找你麻烦。

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康平安,谢谢!

全文依据*宗隆博士讲座录音整理

感谢善隆宽、善宗趣、方梓豪编校

图片转自搜狗图片,均为免费或分享版权

往期回顾

详情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宗隆博士外感症状的自我判断文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