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小暑,福州天气进入单曲循环模式,
热浪滚滚,
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死了!
大范围“集中供暖”模式,
福州还真有依伯热出事儿了!
6月25日,福州气温高达35℃,异常炎热。到工地工作三个小时的木工老严(化名)突然发疯似地,狂躁不安、胡言乱语,不久就陷入昏迷……
入院时,老严体温高达41℃。检查后,老严被确诊患了热射病,一种因高温中暑引起的高致命疾病。目前,老严已脱离危险。
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林*峰介绍,入夏以来,福州天气逐渐升温,截至目前,门诊中暑患者约增长20%。
烈日下工作三小时
木工突然“发疯”
老严的工友介绍,老严今年52岁,连江人,是闽侯大学城某工地一名木工,平素身体结实,发病前身体也无异样。
6月25日福州气温高达35℃,十分炎热。结束上午工作后,老严匆匆吃过午饭,和往常一样顶着烈日又回到工地继续干活。
持续工作了3个小时后,老严的工友发现他突然发疯似的,一阵胡言乱语,烦躁不安……怎么呼唤他都不理睬,紧接着老严还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没过多久就陷入昏迷状态。看到老严的情况,工友们也吓得不知所措,赶紧拨打求助。
网络图
体温高至41℃
热射病伴多脏器衰竭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副主任卓惠长介绍,患者入院醒后仍意识障碍,言语对答不切题。躺在病床上,极度躁动不安、高声喊叫,甚至还推搡医护人员。经查,体温高达41℃,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多项指标严重超标,确诊为热射病,伴有心、肺、肝、肾等多脏器衰竭。
针对老严的情况,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对其进行绝对镇静、强效抗感染、大量补液、利尿、器官功能支持、预防并发症、营养支持等多方面处理。入院当天晚上老严生命体征已趋稳定,次日神志恢复。目前,还在进一步康复中。
卓医生介绍,高温引起的中暑主要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并伴有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功能受损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老严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高强度劳动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横纹肌溶解、多脏器衰竭等极其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属劳力型热射病,热射病种类中的一种。劳力型热射病又是中暑当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此类患者多见于户外工作者以及夏季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
网络图
户外工作者预防中暑
建议调整工作时间
“目前福州的天气愈发炎热,门诊中中暑患者也逐渐增多,但像老严这么严重的,医院今年接诊的首例,庆幸的是他送医及时,并得到有效救治。”卓医生提醒,当出现头昏、头痛、多冷汗、口渴、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时,应立马将病人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扣,保持通风,必要时及时就医,尤其是出现昏迷、谵妄等症状时,除将病人移至阴凉处,还应让病人平卧,尽可能地为病人进行冰敷降温等紧急处理,同时还得拨打求助。
卓医生提醒,夏日炎热,户外工作者要注意调整工作时间,特别是中午时段地表温度比较高,建议暂停工作,可将工作调整至晚上,同时,工作时要注意多饮水,最好饮用淡盐水,可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院医疗联合科室,医院及三院相关专家组成,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较强处置危重病人的能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赖国祥担任主任,日常工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卓惠长负责,目前共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8名。重症监护病房(ICU)一期开放床位6张,配置有呼吸机、中央监护系统、气管镜、电除颤仪等先进设备。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的医疗技术及设备优势,实行对各科危重症患者集中管理、全程生命体征监测及综合救治,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医院应急救治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生命保障。
团队成员
赖国祥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医院医疗联合内科综合病区主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呼吸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呼吸专业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呼吸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支气管病及介入肺脏病学会常务委员,卫计委医*司呼吸内科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央*委保健委员会第二届专家组成员,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抗感染药物临床评价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全*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咨询专家、福建省医学会理事,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危重病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资深会员(FCCP),《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nnalsofoncology中文版(肺癌专刊)》、《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中文版)》、《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编委,《中华内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审稿专家。第二*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在SCI期刊及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著余篇,参编专著10部。
十·五期间被列为南京*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十一·五期间被列入*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全*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并顺利结业。先后承担*队和省部级课题11项,年获批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首席专家,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被授予“年第八届中国呼吸医师奖”、“南京*区科技英才”,南京*区联勤部“为部队服务先进个人”、“科技练兵优秀青年标兵”、“小老虎式干部标兵”、“优秀共产*员”、“*区百佳科主任”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集体三等功1次。
擅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部肿瘤的规范化诊治,在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介入肺脏病诊疗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卓惠长
副主任医师
现任福建中医药医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学硕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全*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全*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危重症学组委员、东部战区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长年负责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病房病患的救治工作,具有丰富的呼吸系统危重症、其他内科危重症、围手术期危重症等常见危重疾病的救治经验,已完成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
陈智勇
副主任医师
福建中医药医院(医院)三病区副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福建省急诊专业分会第二、三届委员,陈可冀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成员。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擅治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脑供血不足、代谢综合征等心脑血管疾病,在治疗心跳骤停、心梗、脑梗等急症方面经验丰富。
陈雨燕
副主任医师
现任福建中医药医院(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呼吸内镜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会员,福州市医疗技术专家库成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疑难肺部疾病诊治示例与评析》等专著。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癌、肺结核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及呼吸系统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熟悉呼吸内科危重症的抢救,尤其擅长支气管镜检查和介入治疗,熟练掌握纤维、电子、荧光、超声支气管镜相关的诊疗操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