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出游除了要防晒,还要防中暑!觉得自己身体好,并不注意防暑。出现中暑现象是很危险的事情。以下是一些中暑急救措施和防暑技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中暑的几种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这种中暑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
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
重症中暑
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
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科学合理的饮食
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做好防晒措施
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合理饮水
每日保持正常的饮水量。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出现中暑症状的处理
1、立即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
2、补充水及电介质。
3、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点处理外,医院救治
重点提示:今年“三伏”长达40天
初伏10天:7月17日至7月26日;中伏20天:7月27日至8月15日;末伏10天:8月16日至8月25日。
三伏天,教你防暑小常识
进入闷热潮湿的三伏天,走在大街上就像进了桑拿房,最高气温也直奔35℃以上,人也更容易中暑。因此,在三伏这段时间内要注意防暑降温,保养好身体。那么如何防暑降温健康度过三伏天?
预防中暑不喝糖饮料。
殊不知,当人运动或刚经历室外的高温,突然喝下冷饮或者马上吹冷空调,大脑会“误认为”人体内部的热量已经散发出去,于是“下令”停止排热工作,如此,汗毛孔散热困难,余热积蓄,更容易中暑。
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需在高温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温水(—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少量多次饮用。
本文转载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若有侵权,请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