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家长朋友们,三伏天就要来了!
走在路上的感觉大概是这样的↓
夏季天气炎热,
宝宝很容易中暑。
一旦宝宝中暑,
各位家长知道如何应对吗?
宝宝中暑发烧了怎么办?
方法不对,
可能会加重病情,
甚至危及生命。
宝宝出现中暑时,最先表现的症状就是发热,体温可达38℃~39℃,甚至40℃以上,同时可能伴有烦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甚至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症状。
夏季气温高,孩子如果长期暴露在太阳底下,体温上升,很容易发生中暑。
但中暑并非只会发生在室外,在室内如果经常食含糖高的冷饮、冰饮,导致脾胃寒闭,肺气不宣,汗出受阻的话,也容易发生室内中暑。
中医认为,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
阳暑阴暑怎么判断区分?
宝宝中阳暑或阴暑,都会有头痛、四肢酸痛无力、发热等症状。但“阴阳”还是要区分的。
阳暑
夏天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的中暑,一般称为中阳暑,也叫“中热”。通常出现在孩子进行了长时间的户外运动后。
人体就像一台机器,在产热的同时,也需要散热。而流汗正是夏季散热的主要途径。当宝宝长时间处于户外高温环境时,体内津液流失过多,没能及时补充,津液周转不足。这种情况下,人体温度调节发生失衡,无法及时疏散热量,产热多于散热,热量蓄积,体温上升,便中了“阳暑”。中阳暑的孩子,皮肤会发烫,流很多汗,精神十分萎靡。
阴暑
炎夏时节,却被寒气侵入体内所致的中暑称为中阴暑。一般出现在孩子处于极热的状态时突然进入空调房、突然猛吹凉风,或是马上洗冷水澡之后。冷气、湿气、冷饮冷食,都会导致皮肤毛孔条件反射地收缩,身体难以散热,导致“中阴暑”。
中阴暑的孩子,相比于中阳暑,最明显的症状是体表温度高但不出汗。
不是只有晕倒才算中暑!
中暑按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重度三种。
先兆中暑
皮肤起红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痱子;
头晕胸闷;
恶心呕吐;
四肢肌肉酸痛;
……
此时应该立即停止室外活动,迅速把孩子转移到凉爽的环境,比如阴凉处、开空调的车内或开空调的建筑内。
轻度中暑
孩子会出现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重度中暑
不出汗,体温却上升并维持在40℃以上,头痛呕吐剧烈,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甚至突然昏迷。
不过一般是很极端的情况下才会这样。
解阳暑要凉,解阴暑须热
如果宝宝已经中暑,且有发热的现象,家长要首先做到:少量多次喂水。可以每隔10分钟喂一次,每次量不要多。不要猛灌水,容易导致出汗加快,孩子更加虚弱。冷毛巾敷额头物理降温,或者服用退烧药退烧。然后区分中的是阳暑还是阴暑,对症下药。
中阳暑,阳症,解药需凉。可以给宝宝喝一碗解暑热的绿豆薄荷冰糖水,或是吃点西瓜解暑。但注意都不要过量。
如果宝宝高温不退,甚至出现惊厥抽搐,可适量使用安宫牛*丸。如果长时间无法退烧,需及时送医。
中阴暑,阴症,解药需热。宝宝中了阴暑,可以服用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口服液,以散寒化湿暖中。
中了阴暑,给宝宝发汗散热很重要。可以给宝宝煮一碗热腾腾的艾叶水或红糖水喝,出一身汗,舒张原本闭塞的皮肤毛孔。
预防宝宝中暑记牢“三需三忌”
①户外活动需控制
夏日安排宝宝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之内为宜。要特别注意躺在婴儿车里的小宝宝,婴儿车离地较近,更容易被地面的暑邪侵袭发病。所以外面温度较高时要避免带宝宝长时间“晒太阳”。
②白开水需多喝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日应少量多次饮水。宝宝外出活动,建议每20分钟补充一次水分。若宝宝出汗较多,可适当饮用一些盐水,补充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③需要充足的睡眠
让宝宝睡子午觉,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预防中暑。午觉11:00~13:00,午睡1~2小时,不宜过长。晚觉21:00~07:00,夏季白天长,晚上睡觉时间可比之前稍微延后,但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3忌:忌大量吃冷食;忌空调房内捂得过厚,闭塞毛孔;忌室内外温差过大。
预防中暑
这2个地方绝对不能忽视
1.婴儿车不要盖毯子
很多妈妈带宝宝出门,为了防止太阳晒到宝宝,会在婴儿车上盖一张毯子。
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其实暗藏着难以想象的危险。
盖上毯子的婴儿车空气流通差,高温闷着就像一个蒸笼,而且热量会越积越多。
一旦温度过高,孩子就很容易中暑、脱水,甚至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
更可怕的是,父母会被毯子遮挡视线,看不到里面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年龄小不能呼救,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2.不要单独将孩子留在车内
和婴儿车中暑的情况类似,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也是很多父母经常忽视的问题。
每年夏天都有新闻爆出,孩子被困车内中暑甚至死亡。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来源:科普中国
本文编辑:小媛
联系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