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司法部“‘疫’线故事”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致敬战疫英雄”征文活动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其中,上海市司法局报送的5件摄影作品和4件文字作品获奖!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司法部“致敬战疫英雄”征文活动
三等奖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
市司法局袁琳
上海启动一级响应以来,上海市广大司法行*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以高度的*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产生了许多感人事迹。
守住自己的岗位
就是为疫情防控作贡献
市局办公室姜永对非典时期记忆深刻,年前他就感到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市局*委可能很快就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而机要岗位是离不开人的,于是,他说服家人,退了原本回家过年的车票留在上海。留下,就是为了24小时待命,这是一名*龄24年的老*员流淌在血液里的责任意识。
“大年夜当天,我们就收到了市里紧急会议的通知。”姜永说,收到通知后,必须马上处理,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容不得一点耽搁。此后,他便进入了工作状态,事实上,从年前开始,为了主动帮助回老家过年的同事补位,他已经一人多职,加班加点了许多天了。姜永负责办公室机要文件条线,工作任务非常繁琐,承担了大量的全局收文、发文、内部文件等文件管理工作,“即使人在家里,手机也是不能离身的。”姜永表示。
同在局办工作的刘保*,初二晚上接到局里的通知,凌晨就从江苏老家驱车赶回,七点半到达办公室,和材料组的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研究形成《关于监狱、戒*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报,李强书记当天晚上即作出批示,对我局监狱、戒*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肯定。
局办公室副主任陈颖肩负指挥中心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市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工作。在办公室工作人员部分需要居家隔离,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她迅速统筹调整值班安排,作为*员的她,更是挺身而出,主动担负起除夕夜的值班任务,她组织和参与编写的防疫工作信息和要情摘报,迅速全面地反映了我局工作成效,多篇被市委市*府、司法部等上级部门采用。
局办和他们一样坚守岗位的同志还有许多,正是他们的努力,确保了全系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做到了反应迅速、落实及时、运转高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夯实了重要的基础。
团队中每一位都是作战前锋
疫情发生以后,局*委对防疫工作进行部署,监督检查工作第一时间跟进,实现了疫情防控督查工作三个“当天”,当天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当天启动专项检查,当天形成第一份问题报告。
监督检查处肩负着查找提出问题、督促落实整改的责任,既然是“挑毛病”,难免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能为组织切实推动解决一些问题,让疫情防控举措落实得更细致,这是自己的价值所在。”监督检查处副处长周青杨和钟才成这样说。
最大的挑战,不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而是必须比被督查单位更了解相关工作。
为了全面、真实、直观地了解工作进展,他们每天要拨打无数个电话,直接与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沟通,针对每项工作的电话访问人数必须达到一定数量要求,再将了解的情况汇总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痛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切实推动防疫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监督检查处的同志们还不断调整督察重点和方式。干海玲和孙飞就经常蹲点指挥中心开展视频巡查,有时利用周末值班的时间进行,这项工作并不简单,不但长时间紧盯不断切换的屏幕,还要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与相关单位沟通解决。
疫情防控期间,只要当天还有没完成的工作,处里就一定还有同志在办公室埋头苦干。这种响应迅速,高效落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质量高标准把控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工作再忙,监督检查处*支部组织生活也从未间断,传达上级精神从不过夜,每次学习都要求*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和思想动态展开分析讨论。“最‘拼命’的是我们处长。”大家不约而同地表示,时常到凌晨2点,她才走出司法行*大楼,早上7点,又已经到达办公室,家中正读初三的女儿,只好自己照顾自己。
被这种充满干劲的氛围影响,康国岐主动递交了入*申请书,为了积极向*组织靠拢,向*员同事们学习,即使没有领导要求,他周末也会主动来单位加班“周末处长一定在,我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能帮助处理一些。”
群众的“小事”
就是我们的“大事”
2月17日,市司法局机关第一批顶岗工作组正式集结,奔赴一线,充实社区防疫力量。公服处90后青年*员刘江瀚是其中的一员,招募令一出,他就立刻报了名。“其实,我还是被家人‘赶出来’的。”他说,大年初三,他在沈阳老家过年,突然接到市局的返岗倡议书。虽然妻子怀有身孕,可一家人非但没有挽留,反而催促他尽快回沪。他解释说“我的父母都是退伍*人,医院的医护人员,疫情就是命令,*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刘江瀚和市局促进法治处李笑阳一组,被分派在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齐河第五居委会所辖小区“看大门”。这项的工作并不简单,挨家挨户上门为社区居民登记“出入证”登记,为进出人员测体温、查凭证,询问、引导快递收发,这些工作每一个流程都要准确,往往同样的动作和话语要重复上百遍,有时还要面对个别居民、访客甚至快递小哥的不理解。
“有些老人出门买菜,忘了带居住证,就必须在小区门口等家人来接,才能进门。”刘江瀚介绍,“等急了,难免有些怨言,我们会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抚。”
几天以后,居民们对他们熟悉起来,老人们也渐渐理解了他们的用心,“有一次,我在门口分快递,一个住在小区的阿姨特意给我送来件外套。说小区门口风大,注意保暖。”刘江瀚十分感动。
和他们一样,王炯、朱亚江、陈国海、罗睿、马克兵、倪赟等第一批顶岗小组的志愿者们用日记、视频、照片等各种形式,记录下一线顶岗工作的点滴和思考。“发一份热,尽一份力,担一份责。在这场防疫战争中,我们普通的*员也可以通过做好一件件‘琐事’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凛冽的寒风中营造出不普通的‘上海温度’。”王炯如是说。
累不累?累!干不干?干!
2月24日,市司法局机关第二批顶岗工作组集结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
行*执法监督处青年*员龚雪是第二批顶岗工作组的队员之一,她在日记中俏皮地将顶岗称为“与一线防疫的恋爱之旅”,没想到旅程一开始,就“遭遇”了突发事件。“我们在小区门口测量体温的时候,突然发现马路边有一位老人晕倒了。”说起当时的情况,她仍旧心有余悸。
第一时间将老人扶起后,龚雪万分焦急,要不要叫救护车?见老人里三层外三层穿了好几件衣服,嘴里还不停地喊热,龚雪突然反应过来“今天气温有点高,是不是太热中暑了?”她赶紧动手帮老人把毛衣脱掉。休息了一会儿,老人才缓了过来,掏出病历本,说自己85岁了,有心血管疾病,医院拿药回来,穿太多有些轻微的中暑。问了老人的住处后,龚雪将老人护送到家,才放心离开。
处理突发事件,并不是第二批顶岗小组工作中唯一的难点,除了大量的登记、核查、测量、走访工作外,照顾小区里的湖北返沪隔离人员,成了他们工作中一大挑战。市法律援助中心宋炜原本没有被安排这项工作,但眼看着居委工作人员人手短缺,他主动承担起了这项职责。
宋炜曾是一名空*飞行员,转业后成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若有战,召必回!”。他顶岗的小区内,有3户湖北返沪人员正在居家隔离,根据隔离要求,不能离家半步,他们需要食物、日常用品的时候,宋炜就帮他们送上门。居家隔离人员是感染高风险人群,每天要和他们接触沟通,送货上门,宋炜并没有害怕,“我是个*人,只要在战斗中,就必须全力以赴,没什么好顾虑的!”
让宋炜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和居委干部一起上门慰问一位医生的家属,这位医生是上海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的成员,“她的孩子马上就要过生日了,妈妈却不能陪在身边,孩子很难过。”宋炜说,他和居委干部一起为孩子送去生日礼物,告诉孩子:“妈妈虽然不能回来给你过生日了,但是妈妈在为国家做贡献,很伟大!”宋炜教会孩子怎么敬*礼,告诉他等妈妈回来,要向妈妈致敬。
上班累还是顶岗累?面对这个问题,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顶岗累!”,但是问他们下次还参不参加,他们同样毫不犹豫地回答:“必须参加!”
一名*员,就是一面旗帜
宝山区局顾村司法所张欣,在听说要组建*员突击队时,第一时间报了名。医院奋战,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但他说,一名*员一面旗帜,在紧要关头*员同志更要做好表率,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庚子鼠年的寒风中,他在古北菊翔苑小区门口一呆就是几十个小时。任何一辆车从小区大门通过,都需要经过多道步骤:测体温,询问出发地、出发时间、在本小区的居住地,登记手机号、身份证号,告知居家隔离事项、防疫小贴士等。“我年就入*了,也算是一名老*员了。在困难时候,我希望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
宝山区局月浦司法所有个温和柔弱的85后姑娘,叫葛燕,负责调解和内勤。平时从未有人把她与严格或坚毅联系在一起,而此次抗击疫情战斗的号角刚一吹响,她立刻成为公认的月浦司法所“史”上最严厉的内当家,不但主动承担起工作场所消*的工作,还为同事们每人准备一个喷瓶,督促和帮助同事们消*并做好防护,叮嘱大家做好自我防护;遇到来窗口办事却没有戴口罩的人,她必定会苦口婆心地教育宣传,到对方认识到戴口罩的重要性,并且当场戴上,才罢休。
工作之余,她还主动报名成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一线值守的岗位上,她创下了一下午连续拨打了82通电话的记录,打到嗓子沙哑,然后还自嘲说:“我可不能生病啊,明天还要上火线呢!”
不管60后还是95后
是*员都一样
在青浦区局首批*员突击队中,有60后也有95后,来自不同岗位,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但他们都是*员,为了同一个目标,奔赴金泽镇参与防疫工作。
队里年龄最大的*员蔡向*同志,60后,是*医出生,转业后开始从事司法行*工作,他感概:“有个能发挥我自身特长和专业的地方,我很开心。”与他同样有医学背景的85后年轻*员小曹,也是专业*医出身。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主动向村民宣讲健康常识,向村里的志愿者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测温仪等医疗设备。有了他们的加入,*员突击队不仅高效完成志愿服务岗位的职责,还提升了服务的专业性、拓宽了服务范围。
队里年龄最小的小朱是95后,在家还是个需要人照顾的大小孩,担负起了为2户居家隔离的村民买菜送饭的职责。两户居民一共几口人,买一次菜怎么搭配,村民需求的内容如果市场缺货用什么代替,每样东西买多少,这些问题都是她每天要考虑的。
这项工作对小朱来说并不轻松,她随身携带的笔记上密密麻麻做着笔记,她知道自己是这两户村民的生活保障,“我每天的工作做好了,他们才能安心在家隔离,虽然2户人家数量不多,但对于防疫工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在前“小家”在后
节后第一天,是奉贤区司法局*治处85后*员唐蕾去一线顶岗的第一天,为了不吵醒两个还没上学的孩子,她戴好口罩和手套,准备悄悄溜出门去。
刚到洪庙一居,眼前一片混乱,居民们都急着要抢购口罩,生怕排不上队,小唐没来得及喘口气,立刻开始维持秩序。“大家不要挤,好好排队,保持安全距离”没有喇叭,小唐与机关突击队员们只好大声吼着做劝解工作,口罩购买登记顺利完成,已过午时。
没来得及好好吃饭,小唐和突击队员们就兵分两组去居民区走访排摸。
“你们是谁?我怎么没在居委见过你们?”小唐带队的排摸小组刚准备进入楼道,就碰到了一位买菜回来的居民,十分警惕的连环发问,把他们堵在楼道口,就是不让进。“大叔,您好,我们是今天配合居委来开展信息登记的……”
在小唐锲而不舍的沟通之下,原本堵门的居民不但配合做好了信息登记,还主动提供近期返沪的居民情况。“小青年,不容易啊。现在大家都躲在家里,你们却还往外跑,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一天的支援任务总算完成了,惦记着早上出门时大哭大闹的小儿子,小唐赶忙往家赶,谁知却被拦在了自家小区门口。额温枪刺耳的警报声让小区保安和小唐都变了脸色。“你的体温现在超过了38摄氏度。”保安一脸严肃,让小唐再一边等待复检。“当时真的是很焦虑,现在人手紧张,要是第二天不能上岗,可怎么安排啊!”一段时间后,再次测温,总算恢复了正常。
奉贤区司法局除机关外,许多司法所也成立了*员青年突击队。奉贤区局青村司法所所长盛志新,组织成立了一只由6名支部青年*员和骨干组成的青年*员突击队。
他们分成3个小组,每天到青村居委开展口罩购买电话预约和上门走访排查、发放告知书,深受居委欢迎和称赞。*员突击队的成员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盛志新95岁的祖母在春节期间刚刚过世,带领突击队挨家挨户落实防控措施的时候,他始终在强忍悲痛。盛志新的儿子是一名同济大学的学生,受父亲的影响,表示毕业后也准备加入公务员队伍,“有了父母这样的人,相信战胜疫情是必然的!”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上线,地方立法随心查
2、殷光辉同志被追授“全国司法行*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3、来自上海司法行*的他们,荣获司法部抗疫表彰和奖励!
4、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模范人民调解员名单出炉,来自上海的他们榜上有名
5、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这份法考现场审核提示请收好
来源:市司法局宣传处
编辑:冯小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