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可说是夏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暑可分为两类:阳暑和阴暑。
通常我们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阳暑”。
那么孩子中暑有什么症状?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阴暑”和“阳暑”?
今天,就来为大家讲讲中暑的问题,家长们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为什么会中暑?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因暑热侵袭,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是夏季的一种常见病,常见症状有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等。
一般来说,孩子中暑原因无外乎两种:外因是暑热之邪侵袭;内因是正气不足,也就是抵抗力较差,外邪乘虚而入。
暑为夏季的主气,其性热,当暑气太盛、或是身体内部不能适应时,就成了为外感六淫之一的“暑邪”。
孩子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身体内部调节和适应能力较差,外邪就容易侵入犯病。
“阴暑”和“阳暑”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异,家长要仔细分辨。
“阳暑者,因暑受热也”阳暑,简单理解就是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出现的中暑。
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中暑为阳暑。
:孩子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舌红、苔*。
:孩子中阳暑,主要是气温高,暑热在外,是阳症,要用“清热解暑”的方法,用凉药让孩子尽快散热。
:
①立即将孩子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或松开衣服,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②或用擦身体的方法帮孩子物理降温;③可以给孩子喝绿豆薄荷冰糖水,来解暑清热,但注意不要过量。“阴暑者,因暑受寒也”阴暑,是指中暑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寒”,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
像是在炎热的室外喝冰冷的饮品,或者从炎热的室外忽然进入很冷的室内,都有可能让孩子中暑,而这种中暑呢属于“阴暑”。
这是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体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均可能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的“阴暑”。
医书参考《景岳全书》有言:“凡中暑热者,人皆知为阳证,而不知阳中有阴也”。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大多数人容易忽略阴暑。
孩子中暑十之八九是阴暑,多是错误的解暑方式引起。
比如从酷热的外面,突然进入冷气很足的室内;喝冰冷饮品等导致脾胃受伤,营卫失和,这些贪凉的解暑方法,让皮肤毛孔始终关闭无法排汗,体内暑热排不出去,寒湿之邪就会乘虚侵袭,一冷一热刺激下,自然会受寒中阴暑。
:孩子没精打采,头昏嗜睡,胸闷不畅,身体畏寒,恶心欲吐,渴不欲饮,舌淡、苔薄腻。
:孩子中阴暑,相当于伤寒,是阴证,要用热药来发散寒邪,比如藿香正气口服液。
:
孩子出现怕冷,四肢酸痛时,要散寒化湿,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但藿香正气的作用是解表化湿,因热中暑的孩子一定不能用,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家长们要注意,紧急处理适用紧急情况,如果孩子高热不退,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中暑食疗方阳暑——二豆西瓜皮饮赤小豆、绿豆、西瓜皮
将西瓜皮洗净,削去外皮,切成丁块;绿豆和赤小豆清洗干净;然后将三种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炖煮,煮熟后可代茶饮用,每天2~3次即可。
只喝绿豆汤也可缓解,加点儿冰糖,但要注意绿豆皮不要去掉。
阴暑——藿香生姜粥藿香、生姜、粳米、白糖
先将藿香用清水煮25分钟,过滤,留取汁液;生姜切成薄片;将藿香、粳米、生姜同放入锅内,加水置大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左右,加入白糖即成。
也可只用生姜煮水来缓解。
END
如果你觉得本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转发给更多朋友观看哦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