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急诊故事中暑后的ldquo超常规r
TUhjnbcbe - 2021/9/23 3:47:00

我们在前段时间讲了一堂卫生防病小讲座——“高温高湿不通风,训练要防热射病”。(点击蓝字查看文章)

主要针对夏季室外训练时易出现的中暑及热射病的防治和紧急处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随着教育和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中暑和热射病的概念不断强化,预防意识不断提高。

但是,对中暑严重程度的把握和中暑后的合理处置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往往出于绝对安全的考虑,我们通常会采取超常规的处置方式,来应对中暑及严重中暑的可能性——这也正是我们应对能力不足的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件关于中暑和中暑后处置的真实故事。

“黑云压城城欲摧”

西南边陲、四川盆地,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化了这里特殊的气候环境。在盆地的上空积累了厚厚的云层,阳光躲在云层之后,其无处可放的温情在云层中弥漫开来,就像蒸笼里不断涌出的雾气,笼罩着成都这片土地。

每到六月盛夏之时,雨季来临。云层夹着高温和湿雨,一同降临人世间,向这座城市扑压而来。然而,成都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湿漉漉的生活,火锅店、麻将馆、茶馆里来往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小街小巷,人声鼎沸,生机盎然。

这就是这座“耍城”特有的风景。

也是“中暑”适宜的培养皿??。

“甲光向日金鳞开”

出了成都东大门,再往东行50公里,在龙泉山脉的腹地,蜗居着一群年轻人,他们远离城市的喧闹,从五湖四海相约到此,只为同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们勇于向不公呐喊,他们敢于向敌人亮剑,无论高温还是阴雨,他们始终保持着最昂扬的精神斗志。

这就是青年人的脊梁。

毕竟是血肉之躯

那天下午5点多,我上完救护课回到卫生院,看到院子里坐着两个年轻人。

一个人双膝跪在地上,一个人坐在椅子上。

我连忙扶起跪着的年轻人,开玩笑说:“哪里不舒服就说,不必行此大礼!”。

他不好意思的捂着脸说屁股疼,跪着舒服一些。

我连忙扶着他躺到床上,给他简单处理了一下。

刚刚结束三个小时的急救培训,我的嗓子已经冒烟了,同事帮我舀了一碗茶水,我边喝着,瞅了一眼坐在椅子上的那个年轻人。

我说:“朋友。”

他没有回答。

我又问:“朋友,朋友?”

他仍然没有回答。

我突然紧张起来。连忙放下手中的碗,走到他的面前,拍拍他的肩膀,继续问道:“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他半睁着眼,面无表情,抖动着嘴唇,低语道:“......头晕......”

我立刻想起来,今天这群年轻人顶着烈日进行了强度很大的运动训练,怕是中暑了。从他同事的口中得知,一个小时之前跑了米后感到乏力,头晕,同事就把他送到了卫生院,看到卫生院没有人,就喊他坐在院子里休息。

我心想已经休息一个小时了,这个年轻人却还是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

我赶忙喊同事给他倒些冷水加袋补液盐,想着把他转移到床上躺起。可是他已经走不了路了。我喊院子里的几个朋友,连扶带抬,把他弄到床上。

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但是他的神情和状态却越来越差。

虽然体温不高,我还是拿出冰袋和冰帽给他物理降温,还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裤子,嘱咐同事把氧气给他吸起。而后给上级医生打了电话,请他们来协助处理。

做完这些之后,我给领导报告了目前的情况。不一会儿领导就来到了卫生院,上级医生也紧接着赶来了。

一番询问和检查之后,也得不出准确的判断。

基于年轻人在高温高湿的状态下较大强度的运动,我初步判断是中暑的表现。生命体征正常,体温不高;虽然表达不是很清晰,但是意识是清楚的。我认为中暑的程度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卫生院没有任何检查设备,也没有更有效的降温和后续治疗方法,初步诊断也只是基于经验和初步体检得出的,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向领导说:“我觉得并不是很严重,但是,我建议还是按照热射病的严重程度来处理。”

这时,领导做了一个决定:医院。

我立即联系了司机小明把救护车开到楼前,招呼院子里的几个同事把年轻人(小强)抬上车,冰帽、冰袋和衣服鞋子通通扔上车,关上车门就出发了。

医院(二乙)

车子一启动,我就拨通医院的电话,说明了情况,请急诊做好准备。

不到五分钟,车子就刹到了急诊科的门口。

我跳下车,一个女医生迎了上来。我简单的介绍了病情,并说出了我的初步判断,她似乎“无法接受”我们的样子。

我提议先上车看一下病人的情况。

车子有点高,她穿着白衣怎么也上不去,我托着她的胳膊用力把她举了上去。车上随行的同事看到是女医生,赶紧拿衣服盖住了小强光秃秃的身体。

医生看了看小强,问了他两个问题:1.你是谁?2.你在哪里?

小强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摇了摇头。

同时护士妹妹上车测了生命体征和血糖(5.6)都是正常的。

医生说意识存在,定向力障碍,医院。如果坐他们的救护车,她就跟到我们一起去。

我说算了,我们有车就直接开过去了,医院急诊科。

当然,她会联系好。

下午5时30分,距离从单位出发已经过去了15分钟。

医院(二甲)

县医院在城区,当时正值下班高峰,医院医院大约五公里,最快需要17分钟。

小明司机着急了。

我们的救护车没有警报,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不会主动让路,小明就伸出头大喊“让一让!让一让!”。途中遇到堵车,对向车道空荡荡,小明就把方向盘一转,驶入对侧车道,逆向前行。10分医院,但是通向急诊的门却被几辆电动车挡住了,我和同事连忙下车,同事去搬电动车,我就到后面把向前行驶的车拦住。

伴着电动车的警报声,我们终于来到了急诊门口。紧跟着我们,另一辆救护车停到了右手边。

急诊科的医护真是见惯了这些紧急情况,同时来了两辆救护车却丝毫不紧张。我跟前台小护士说明了情况,她不紧不慢地喊师傅拉平车抬人。

平车转进左边的通道里,医生和护士就拢过来了。

医院女医生的意见——“意识存在,定向力障碍”。男医生又问了小强几个问题,我发现这个时候小强回答地流畅了一些。没看清什么时候给小强拉了个心电图,听他们对话好像说是“低钾”?

护士给小强抽了血,然后把血管子递给我拿着,说:“等会医生开完单子一起交到检验科去!”我还没反应来,她已经转身走了。第二个护士给小强输了液体,还拿来一个氧气袋放在他身上——单鼻孔吸氧。以前没见过,又涨了见识!

心电监护也上起了。

医生说心电图提示低钾表现,考虑是中暑之后导致电解质流失过多,但最终确定呢还需要等我手里血管子的结果。

我喊同事去补挂了号,找医生开了单子(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交了钱,连着血管子一起交到了检验科。

一个半小时之后才能出结果,护士妹妹给我们转到了留观病房。小强喊口渴,小明司机买了两瓶水回来,我知道小强问题不大了。

我走出急诊科,给领导报告了情况。领导很着急,好几次喊我催催检验科尽快出结果。我和检验科医生沟通后就一直在附近徘徊等待。中间我问领导,我晚上还有三小时的救护课要上,是否换个人来陪,领导给否了,说病人这边要紧,先稳定了再说。

我坐在急诊科门口的草坪上,长舒了一口气,用手机最后3%的电量,听了一首歌:

医院找充电宝。

大约7时30分,血检结果都出来了,基本都没有问题,小强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同事一直在陪着他说话,偶尔还能听到一两笑声。

我也问了他几个问题:知道我是谁了吗?知道这是哪里了吗?

医生建议给他吃完粥再观察会,没事就可以回去了。并没有采纳我的领导关于给小强做个头部CT检查的建议。

我给领导报告了情况,领导应该也长舒了一口气吧。本来想着“病情稳定,需要住院”医院呢。

我喊同事们去给小强买碗粥,顺便都去把饭吃了,我留下陪着,结果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实在是太困了,医院,中午赶回来备课,午觉也没睡,下午上了3个小时的救护课,饭医院。。。

临走前,医院急诊科和康复科的一些器材配备。

回到单位后,按照领导的意思,我带着小强到班里转了一圈。我的同事李陪着小强去隔离病房睡一晚上,密切观察他的状态,每20分钟测一次生命体征直到凌晨2点。

第二天十时左右,他们回到大院,小强继续休息。

至此,小强的中暑事件就告一段落了。

多余的话

从发现小强中暑到第二天恢复正常,对小强一共采取的检查措施有:

体格检查。

测生命体征。

测血糖。

测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和心肌酶谱。

查心电图。

治疗行为有:

物理降温,包括脱衣物、冷水擦身、冰袋冰帽、喝冰水。

补充电解质,包括口服补液盐和静滴生理盐水。

吸氧。

中暑急性脱水,简单的治疗行为,医院,从下午5点多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前后经4名医生接诊,4名同事全程陪同。

这是基层医疗水平的现状,也是医学行为决定权的现状,更是安全管理理念的现状。

希望这种“超常规”处置越来越少。

更多推荐送诊日记:今晚都是最可爱的人高温高湿不通风,训练要防热射病!“胳膊脱臼了”怎么办?急诊故事和非常简单的复位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诊故事中暑后的ldquo超常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