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
科学防暑
炎热的暑期到了,好动的宝宝无论是在闷热的室内还是在骄阳炙烤的室外都极易中暑,宝宝不能准确表达的情况下如何第一时间发现宝宝中暑?如何预防中暑?不幸中暑后又该如何应对?听听妇幼保健医生怎么说.....
什么是中暑?
中暑(heatillness)是指高温和(或)高湿无风的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最常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以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我国每年都有因高温中暑导致的疾病和死亡事件。
中暑有哪些症状?
在什么情况下,妈妈们需怀疑宝宝有中暑的情况呢?
1.先兆中暑: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2.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宝宝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宝宝一旦中暑,应急处理措施
一旦发现宝宝有中暑的症状,不要惊慌,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宝宝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宝宝的衣服己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3.快速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是:用凉凉的湿毛巾冷敷宝宝头部,或给宝宝洗温水浴。
4.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惊厥、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医院,以免延误孩子的病情。
中暑后护理几大误区
1、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后大多脾胃虚弱,如果大量进食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2、忌大量饮水
中暑后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不超过毫升为宜,不可一次大量饮水。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中暑后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进补过早的话,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已逐渐消退的暑热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图文编辑:健康教育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