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报告显示
训练、比赛比较理想的温度是7-15摄氏度
温度在20-25摄氏度时已不适合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
如果气温上升到30摄氏度以上
更是容易出现中暑,乃至热痉挛、热衰竭等情况
甚至还有死亡率高达70%-80%的热射病
那么
我们如何判断和预防中暑?
中暑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常见于强体力劳动、运动或者进行*事训练的人群。因此,在夏天跑步,一定要注意身体状况,选择较为阴凉、温度低的时间段跑步,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中暑症状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个阶段。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解决办法: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症状: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解决办法: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数小时内可恢复。重症中暑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包括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三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常常难以区分。其中以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1、体温调节中枢正常:热痉挛、热衰竭2、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热射病1.热痉挛
热痉挛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下活动出汗太多、电解质流失、肌肉疲乏后引起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急救处理:移到阴凉处、缓慢伸展收缩的肌肉使其恢复原来的长度、局部加敷温湿毛巾、补充水分、电解质。2.热衰竭
热衰竭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下活动出汗太多、水分和电解质不足、导致血管压力调节机制失常、脑部及周边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症状为大量出汗、体温正常或略低、皮肤苍白湿冷、脉搏快而弱、头晕、恶心、呕吐、疲倦、头痛,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急救处理:脱离高温环境、通风处摆放休克体位(头脚稍作抬高)、补充水分、电解质(运动饮料)、严重时需送院。3.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是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活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完全失常。因体温高热而造成皮肤灼热、多器官衰竭、意识障碍(木僵、昏迷)等。热射病发生率占热症侯群不足1%,但死亡率却高达70%-80%。急救处理:立即脱离高温环境、摆放休克体位、以毛巾或海绵浸冷水拍拭身体使其降温、补充水和电解质(运动饮料)、医院。禁忌:不要擦拭酒精。酒精会使体温下降,但挥发后使毛细血管收缩、影响体温散热调节。如何预防中暑?
了解了这些症状后,我们还需要知道在跑步时如何预防中暑。1.调整跑步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
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不仅会因出汗量过大造成脱水,也易造成中暑,尤其是正中午。因此,习惯在中午跑步的跑友可以调整跑步时间,挑选日出前的早上或者日落后的傍晚,在没有太阳直射的时间跑步,不仅可以避免日晒,还能较快的降低温度。2.选择速干衣服
棉质的衣服很容易吸汗且不易干,时间久了,可能会增加感冒、风湿等疾病的风险。因此,跑友可以选择较为轻薄、透气排汗效果好的衣服,如速干衣或者压缩衣,尽量避免穿过于厚实的棉质衣物。除此之外,跑步时也可以在脖上挂一条轻巧、吸汗性较好的毛巾,避免头上、脖子上的汗水流到前胸后背。3.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水就好似电脑的散热器,对于维持人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夏季跑步容易大量出汗,及时的频繁少量补水非常重要。
开跑前2-3小时应当补充毫升左右的水分,运动40分钟到1小时需要强制补水一次,如果遇到天气很热的时候,这个频率还要增加。但若是冰水,先含在口腔中和温度,可避免因温度过低刺激肠胃而造成的腹痛、腹泻甚至溃疡等症状。
一般夏天运动一小时以上,建议适当补充电解质。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便是运动饮料了。
4.控制心率,量力而行
天热汗多,心率容易偏高,因此夏季跑步时控制心率很重要。跑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速度和跑量,做好心率监测,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计划,量力而行。
夏天跑步易发的“中暑”症状
以及预防措施、急救措施
你get到了吗?
资料来源:百度、新华网
撰稿:林靖宜
责编:林靖宜
终审:卢俊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