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夏季高温来袭,小心这些中暑误区
TUhjnbcbe - 2021/10/25 19:09:00
刘*连出诊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372468.html

连日来的高温多雨天气,给大家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每到夏天,总是会有人中暑送医的新闻传来,这是由于烈日暴晒,通风不良、环境湿度过大等高温闷热环境,容易导致“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失衡,汗腺功能减退,以及水电解质丧失过多”等中暑症状的出现。当气温>32℃,湿度>60%时,我们就要谨防中暑。特别是对天气适应性较差的朋友,更要注意防暑降温,以免引发各种疾病。

中暑的程度不同

症状也有所差异

■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者略高(不超过38℃)。

■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症状。

■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中暑如何急救

别看夏季中暑非常普遍,如果中暑后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引起并发症、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发生中暑后,应该迅速对患者采取一些必要救治措施,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迅速远离高温环境

01

当发现他人中暑时,迅速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以利于呼吸和散热,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及时补充水分

02

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等进行补水,但补充水分不宜过多,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已经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迅速降温

03

用冷毛巾敷头部,或冰块、冰袋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等处。当病人体温降至38℃以下时,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抓痧

04

中暑可以通过抓痧的方法来进行症状的缓解,其主要部位是在特定的穴位,如风池穴、大椎穴、曲池穴等。这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可以有效的起到解暑降温的功效。

通过现场的及时治疗,多数人能够恢复正常。但是,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医院进行急救处理。

中暑急救要避开的误区

■误区一:中暑发热用退烧药降温

中暑会出现体温调节失衡,一些人想通过服用退烧药来降温,但此时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药物会加重身体的负担。

对策:中暑发热时,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如用冰袋、冷毛巾敷在额头、腋窝等处。

■误区二:中暑了就是缺水,大量喝水就可以了

中暑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脱水、出汗,会伴有电解质丢失,此时单纯大量饮水,实际上需要的电解质是不够的,反而可能会造成“水中*”或者叫低钠血症导致的昏迷。

对策: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该要补充电解质,可以喝些淡盐水或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同时注意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

■误区三:中暑后稍作休息就行。

一些人中暑后经适当休息后自我感觉恢复了,就继续外出活动,这时发热症状可能未消退,会导致病情加重。

对策: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半小时测一次体温,如果持续发热需要尽快就医。

防暑最易忽视的6个点

1、避免中午高温时进行户外工作,如必须进行户外工作,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

2、在高温天气里,人体水分丢失速度加快,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要定时喝水、少量多次。同时在日常饮食中多吃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3、待在室内时空调不宜开太低,温度设定在25℃-27℃为宜,最好与室外的温差在5℃-10℃,以免从室内到室外由于温差过大,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失灵”而产生不适。

4、避免过度食用冰凉食物。短时间内摄入冷食冷饮过多,消化系统受影响,人体因局部温度快速下降而调节失衡,继而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容易导致中暑发生。

5、应穿宽松透气的服装注意散热。如戴帽子遮阳,时间长了会大量出汗,令头部湿热度提高,需要不定时拿下帽子,及时擦干汗水,注意头部通风散热。

6、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

END

往期回顾

·传承红船精神庆祝建*百年——寿仙谷*员嘉兴南湖重温誓言

·喜报!寿仙谷联合重点实验室获CNAS资质证书

·夏季阳气最旺,中医为什么还要强调养阳?

·今日夏至

多吃“苦”少食冰,冬病夏调扶阳正当时

寿仙谷医药

为民众健康美丽长寿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季高温来袭,小心这些中暑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