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天,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增加,人们也容易发生中暑现象。尤其对于一些从事户外体力劳动的人士,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更大。当身边有人出现中暑情况该如何处理呢?此时,了解一些中暑急救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暑的定义是什么医学专业上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为什么会发生中暑大家都知道人类是恒温动物,而且我们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细胞适应的温度是37℃,在体温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时,我们适当保暖,而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等于或高于正常体温时,我们需要大量出汗或采用自然风、风扇、空调等散热。夏日里如果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容易使身体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蓄积过多,引起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害,这就是所谓的“中暑”。我们体内的各种蛋白质、酶等均在37℃左右发挥左右,长时间高温下,蛋白质、酶等发生不可逆性改变,类似于大太阳底下生鸡蛋都烤熟了,已经烤熟的鸡蛋不能再变成生鸡蛋了。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都是中暑常见的诱因。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暑?人体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在气温大于32℃、湿度大于60%的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防暑降温措施时,易发生中暑。此外,在室温较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肥胖等也易发生中暑。
中暑后有哪些临床症状?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劳作,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体温多数正常。
2、热衰竭:常发生于老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表情淡漠、晕厥,体温在38℃左右。
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大于40℃)和神志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肾衰竭等。
炎炎夏日如何才能预防中暑?1、在烈日下劳作、行*应戴草帽或太阳帽等,夏季“双抢”时节更要注意。
2、年老体弱者及产妇不宜在高温、高湿的室内久留。
3、天气炎热时,尽量避免野外长时间作业;高温作业人员应及时补充淡盐水(配好的口服补液盐溶液更好)。
当出现中暑时该如何处理呢1、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平卧休息。
2、轻者给予淡盐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药物。
3、体温升高者,用凉水擦洗全身,水温要逐步降低。在前额、头顶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冰敷。
4、严重中暑,应立即拨打求救,医院急救。
医院刘奎贤、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