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到融化
热到蒸发
热到与太阳肩并肩
天气越来越炎热
大家了解到底什么是中暑吗?
引起中暑因素有哪些呢?
如何预防中暑呢
赶紧来看看吧
01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的急性热致疾病。
02
引起中暑因素有哪些呢?
1.产热增加。在炎热高温季节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劳动,防暑降温措施不足等。
2.机体散热减少。环境温度、湿度高,通风不良,汗腺功能障碍等。
3.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年老体弱、产褥期女性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热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同等环境下更易发病。03
中暑分为哪几类?
1.轻度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心慌、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没有新发生的意识障碍和脏器功能损伤。
2.中度中暑: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起病迅速,常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率明显加快、血压下降或晕厥、少尿、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新出现脏器功能受损的表现,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简言之,在轻度中暑的基础上发展,新出现脏器功能异常,但中枢神经系统不明显。
3.重度中暑: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突然发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灼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谵妄、癫痫、昏迷)等,核心温度明显升高,甚至超过40℃,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如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如昏迷)。简言之,在中度中暑的基础上发展,出现脏器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也明显受累。
04
遇到中暑时该怎么办?
1.脱离高温环境。首先要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避免高强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有条件的要将病人置于空调环境,尽可能去掉衣物以助散热。
2.实施降温措施。包括反复用冷水擦拭、冷水浸泡、电风扇或者空调帮助降温等,可以给患者饮用冷的淡盐水或者饮料。
3.判断情况及时就医。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在处理后情况会慢慢好转,如果情况不好转或是重度中暑,应立即拨打,向医院寻求专业救治。
05
如何预防中暑?
1.多喝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2.少食高油脂高热量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
3.穿着质地轻薄、透风、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4.高温期间,室内工作应开启空调,并调到适宜温度。使用电扇虽能暂时缓解热感,一旦气温升高到32.2℃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
5.外出时,戴宽檐帽、墨镜或使用遮阳伞,并尽量避开正午前后烈日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6.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2-4杯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编辑:廊坊市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