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边的“草笼子”里钻出来时,一条野狗闻到了刘苏良身上还未散去的烤肉香,悄悄跟了过来。
他回头做了个驱赶的动作,口中说到:“别跟着我,等会找个理由把你烤了。”野狗似乎有灵性,“闻言”一个踉跄,转身逃走。
一旁的胡跃清乐了,盯着远去的狗影笑出了声。他一边打趣:“刚才烤掉的竹鼠,救了它一命!”一边举了举手中的摄影机,遗憾没能将这个片段录下来。
如果你没能从以上get到笑点,那么可以断定,你并不知道竹鼠这个“新物种”,也不知道这两个在乡村小河边插科打诨的农村青年,就是近来爆红网络的“华农兄弟”。
如果非要科普,只能说他们用“致命诊断”的一百种理由和“土味吃播”的乡间烹饪方式,把一群胖乎乎、惹人怜爱但看上去很好吃的竹鼠,活脱脱吃成了网红。
从此,一个个蠢萌可爱的表情包,让网友们在屏幕前伤心地流下了口水。
一百个认真的理由
寻找华农兄弟的路程,比我们想象中遥远:10月25日,从重庆出发,乘机到江西赣州,坐三个小时大巴到全南县城,再打出租车到20公里外的南径镇,记者见到了不怎么说话的胡跃清。然后,他开着自己新买不久的大众速腾轿车穿过只有一条街道的小县城,带我们进山。
一路的田园风光,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在古家营村找到了华农兄弟的养殖场。打开铁门,十几只鸡在院坝中悠哉地散步,刘苏良正拿着笤帚打扫着散落一地的鸡粪,为防止“鸡飞狗跳”,爱犬“狗子”被关在了铁门外。
“很好奇,你们是谁想出这么多‘吃竹鼠’的花招?”
“没有想啊,我们都是很严肃地拍视频。”
“我不信!”
“真的!”刘苏良露出真诚的眼神不到半秒,就已经招牌笑场,愈发显得不可信。但他却认真地掰着手指头介绍起来,他说:
例如那一只被打出内伤的竹鼠,就是真的。
竹鼠很喜欢打架,而且牙齿锋利,打起来就鲜血直流。其中母的比较厉害,在怀孕之后的脾气更火爆,咬伤公竹鼠很正常。当时,那一只竹鼠已经被打得内出血,腹部鼓起很大一个血包,要想救它,只有找兽医动手术。综合考虑,才决定把它吃掉。
还有那一只中暑的竹鼠。5月份,天气很热的时候,那天晚上,我把圈里的窗户都关死了,所以温度特别高。第二天就发现有竹鼠中暑。竹鼠中暑的前期,可以把它们放在冰箱里解暑,但中暑后期它们会全身僵硬,救起来要花大力气,成本很高。所以,才决定把它吃掉。
还有那只特别能吃的,别的竹鼠一天吃1毛5,它要吃3毛钱,虽然我们竹子很多,但人工、房租、米糠等都是要钱的,一年下来它要比别的竹鼠多吃50多块,如果配种多养一年,那就得多花多块。一只竹鼠的价格就、块钱,这一下多了这么多成本,确实划不来,所以不如吃掉。
“你们今天要吃竹鼠吗?”
“正好要吃一只。”
“什么原因?”
“腿抽筋!”
几分钟后,刘苏良抓来一只据说“腿抽筋”的竹鼠,四条腿都不停地扑腾。
见状,我们必须加入记者的内心独白:好吧!只要不去想曾经因为淋雨被吃掉的鸡和外面勾搭野鸭子被吃掉的鸭。我真的信了你邪!
两个打工仔的组合
“严格说,我们当然不是兄弟。”
在网络上,华农兄弟丝毫不避讳自己的真实情况,其一,两人不是兄弟。其二,都只有初中学历。
年初,在一场普通“满月”酒席上,坐在这一桌的胡跃清被人领到了另一桌,“认识”了刘苏良。好事者认为,刘苏良在养竹鼠,而胡跃清在拍视频,所以胡乐清的视频,可以拍刘苏良的竹鼠。两人一聊,一拍即合。
实际上,他们并非初识,早在1年,两人就同时就读于镇上唯一南迳中学,只是分属不同的班级,关系不密切而已。全南县位于江西南部,与广东接壤,从县城每天都有直达班车到广州,3个多小时路程。4年毕业后,他们和当地很多年轻人一样,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刘苏良在广东一家机械厂做维修工。年,他和青梅竹马的初中同学结婚,不久后便有了孩子。
“家里的老人背着孩子到田里干农活,心疼孩子,也心疼父母。”年时,年迈的父母和两岁多的孩子成了刘苏良最大的牵挂,他决定放弃打工回家创业。
“还没回来的时候,我就已经确定要养竹鼠。”刘苏良说,老家的山里有大片的竹林,但竹子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不过,他发现广东喜欢吃竹鼠的大有人在,且售价很高,利润空间很大。如果把竹子给竹鼠吃,然后竹鼠给人吃呢?经济效益不是就出来了。
“之前曾经有人养过竹鼠,但最终放弃了。”刘苏良说,养竹鼠初期投入很大,一对竹鼠种苗就要-元。同时养殖周期又很长,见效慢,通常前2年都是只出不进。很多人劝他“养这玩意,卖都卖不出去。”但他却一根筋地认为,自己的构想不会错。
没有钱投入,刘苏良跑去找银行贷款、跑去找亲戚借钱,东拼西凑了4万元。他不敢一股脑儿将钱投进去。第一年,他试着买了15对(30只)竹鼠练手,前期一切都很顺利,但一天晚上,他忘了关鼠圈的窗户,夜里风雨大作,其中9对竹鼠被雨水淋湿。“竹鼠不能喝水,一喝多了就拉肚子。”最后,9对竹鼠相继死去,刘苏良伤心了很久。
养殖过程中的坎坷,让刘苏良积累了经验,他逐渐放开手脚开始大量进货。第三年时,他的竹鼠已能成功地交配产崽,并开始向广东批发。“现在有0多只,还要扩大规模。”
胡跃清的经历,相对简单了许多。初中毕业后,他前往深圳打工,在一家电子厂从事手机屏幕的焊接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年,他自认打工已经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主动辞职赋闲在家。
在家的日子,胡跃清并没有闲着,而是开始钻研摄影。“去年,三农题材的自媒体